让黔西南成为人才汇聚的热土

黔西南日报 | 2025-04-25 08:26:00 | 胡文艳

打造引才“强磁场”,构筑育才“新高地”,搭建留才“温馨港”,铸就用才“大通道”——

让黔西南成为人才汇聚的热土

  近年来,我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以“引”为着力点,通过多渠道全方位搭建引才平台、注重能力培养搭建育才平台、发挥政策导向搭建留才平台、深化制度改革搭建用才平台四个方面同向发力全力聚才,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

  “我们通过一系列举措,在‘引育用留’上下功夫,不断深化平台建设,多点发力引才聚才,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努力让黔西南州成为人才汇聚的热土。”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如是说。

  仅2024年,我州通过开展春季赴省外高校自主引才、第十二届贵州人才博览会专项引才活动和秋季赴省内外高校自主引才等活动,全州累计发布引进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2022个,完成事业人员聘用470人,人才引进需求较上年增长了75.4%,聘用事业单位人员增长了27.4%。

  广纳贤才——

  打造引才“强磁场”

  “此次活动如及时雨般解了我们希望归乡就业的学子之渴,让我感受黔西南求贤若渴、殷切期盼众多学子回乡建设的诚意,更加坚定了我返回家乡、建设家乡,与家乡共同成长的决心。希望自己能早日归乡,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是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辛灿在寒假期间参加我州高校毕业生返乡引才系列活动后由衷的感悟。时隔几个月,在黔西南州2024年春季赴省外知名高校自主引才活动时,她以坚定的回乡决心和优异的考核成绩,经过笔试、面试等层层选拔,成功被引进到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完成了自己假期许下的回乡愿望。

  我州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拓展引才渠道,搭建全方位的引才平台,为地区发展汇聚人才力量。紧盯目标群体“乡情引才”。建立黔西南籍、黔西南生源在外优秀大学生综合数据信息库,储备优秀学子9万余人。先后组织1000余名学子,开展“归乡圆梦创未来”高校学子假期返乡走访慰问、座谈交流、专项招聘等系列活动,激发返乡就业创业激情;搭建平台载体“多元引才”。在州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杭州联络处、武汉联络处设立“人才工作站”,通过搭建常态化引才平台、开展针对性政策宣传,积极面向中东部地区引进各类人才。聘请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95名在读大学生为“招才引智”宣传专员,帮助宣传推介黔西南引才政策、引才信息;多频次抢抓时机“靶向引才”,通过组织春季赴省外高校专项引才、参加贵州省人才博览会引才、秋季赴省内外高校专项引才等活动,多次前往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地重点高校引才,不断充实人才队伍。2024年三场专项引才活动共8414人报名,贵州籍占比90.31%,黔西南籍占比53.29%,参与考生学历、签约考生数量、本地考生占比较以往都有很大提升。

  厚植沃土——

  构筑育才“新高地”

  “通过拜师和进修,让我得以接触前沿技术和学术资源,这种‘传帮带’模式显著加速了专业能力的积累,我相信,在这种人才环境下,一定能促进个人职业成就的快速实现。”

  2022年通过人才引进到兴义市人民医院工作的李红日博士,现在已经成长为医院的技术骨干,目前正在广东省中医院进修,对于黔西南州在人才培育上的重视程度他有切身体会。

  人才引进来只是第一步,培养好人才,提升其能力更为关键。我州高度重视人才能力培养,一方面主动用好上级人才计划项目、平台载体帮助培育人才,积极推荐专业技术骨干参加“西部之光”“甲秀之光”访问学者,组织做好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双创平台等申报工作,让人才在计划(项目)中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通过评选“杰出人才奖”、州管专家等给予人才荣誉感,评选命名博士(专家)工作室等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广阔舞台,以东西部协作等为契机,让人才走出去开阔视野、学习技术,提升本领,同时也将人才请进来,“组团式”帮扶,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长久助力家乡发展。

  “在惠州的学习挂职经历让我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拓宽了视野,尤其在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学习,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理论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相信对自己未来在技术领域的突破会有很大的帮助。”参与挂职锻炼的安龙县人民医院专业技术人才陈福影感慨。

  我州依托东西部协作契机,与广东省惠州市通过互派干部交流挂职的方式不断提升人才能力素质。2024年,全州遴选421名专业技术人才赴惠州跟岗学习,惠州选派309名专家人才到我州挂职帮扶。同时,柔性引进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知名专家学者到我州建立博士(专家)工作室,用好“最强大脑”,帮助培育用好人才。

  精细服务——

  搭建留才“温馨港”

  “到黔西南州工作以来,党委、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服务,包括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开通和就医、子女入学方面带来的便利,都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州里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怀,让我倍感温暖,也让我更有动力为州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已经是高级工程师的彭纪超,对于在黔西南的工作和生活都感到充满幸福感。

  留得住人才,才能让人才真正为地方发展效力。我州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全力搭建留才平台,整合资源解决“关键小事”,持续兑现好“优才卡”“人才服务绿卡”等优惠政策,共办理发放“黔西南州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722张;严格落实党委联系专家有关要求,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指导各县(市)、人才集中单位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持续兑现全州高层次人才津贴、一次性安家补贴、专家支持经费等,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让人才在黔西南州能够安居乐业。

  “我们配备了人才服务专员,对持有人才绿卡的人才提供住房、医疗、配偶安置、子女入托入学等10余项专属服务,这是我州为人才精心做好服务保障的一项缩影,也是我州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的重要抓手。”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工作科科长周洪宇介绍。

  深化改革——

  铸就用才“大通道”

  “黔西南州人才政策的实施,为我们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通过人才引进这个平台引进了一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这些人才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人才使用上的这些政策支持,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还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人事处负责人王玉莉对之前引进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评价颇高。

  为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我州深化制度改革,积极搭建用才平台,让人才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结合高质量发展需求,我州先后印发了《人才引进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总体方案》《黔西南州人才引进“十二条”政策》《黔西南州高层次人才津贴考核发放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精准务实引进一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对从省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规定首次申报职称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对引进前取得的职称资格,在首个聘期内特设岗位聘用,不受单位职称总量、结构限制。同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津贴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人才履职尽责、服务基层、科研成果、工作推进等方面的情况纳入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享受高层次人才津贴的重要依据,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享受更优、更好的经济待遇。

  “我们制定并实施这些人才政策,旨在让人才在黔西南州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精准务实的措施和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成长助力,让人才在黔西南州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州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王颖如是说。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胡文艳

推荐阅读
贵州安龙烤烟地“张口吞人” 安龙消防“入口救人”
黔西南消防  2025-04-05
普安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江接受纪律审查和监
廉洁黔西南  2025-04-04
普安县第四届校园足球联赛南部片区赛圆满落幕​
亮点黔西南  2025-04-04
安龙县7.6万亩优质油菜开镰收割
亮点黔西南  2025-04-04
安龙引资16亿元建设光伏电站项目
黔西南日报   2025-04-06
安龙德卧镇“赶毛杉树”歌节非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亮点黔西南  2025-04-07
安龙县德卧镇“托盘+漂盘”集中烤烟育苗478厢
亮点黔西南  2025-04-09
建设再提速!盘兴高铁兴义南站完成钢结构屋盖整体提升
动静贵州  2025-04-07
服务暖心贴心 企业省心舒心——我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
黔西南日报  2025-04-05
安龙县德卧镇加强3500亩优质甘蔗管护
亮点黔西南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