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跨界科考”走进习水第六天 习水丹霞谷山水人共舞

贵州商报 | 2016-09-12 | 


半山腰上的三岔河镇袁锦道祠


专家研读袁锦道祠石壁上的文字

昨日13点左右,生态文化组前往习水县三岔河镇丹霞谷继续第六天的跨界科考。

习水丹霞谷,位于习水县三岔河镇,地处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境内自然景观集丹霞地貌与原始森林为一体,历史人文遗址也为数不少,如清代袁锦道48家工坊,对研究了解黔北清中期工业技艺颇具参考价值。

九沟十八岔让旅游专家赞叹

地处川、黔、渝旅游金三角中心腹地的丹霞谷,山奇水秀,古朴悠然。深入丹霞谷,九沟十八岔景色依次跃入眼帘,沟岔相连,正所谓“沟沟现潺潺清流,岔岔呈幽幽芝兰”。丹霞石矗立山间,情侣石、飞仙石等奇特景观令人目不暇接。

“主办方非常的周到,设计了很多线路,这些线路有生态科考也有生态历史。今天来到三岔河丹霞谷,实际上很多地质地貌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南方喀斯特地貌非常有典型性,这种丹霞景观配上绿色植被,从视觉上让人感到非常振奋。”《旅游纵览》杂志社副总编徐树春说,水文和地质结合形成一种特别美的景观,从摄影的角度来讲,习水最让人兴奋。

问及是否还会再次来到这里,徐树春表示,习水这些景观这次看了后只是初步的了解,如果以后有机会,会带着朋友和团队来到这里,那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细看三颗丹霞遗珠,考察长生水之神、奇、特

生态文化组重点考察不老树、长生水、四季蝌蚪等。

三颗丹霞遗珠散落丹霞谷山水景观和人文遗迹之间。不老树在深入丹霞谷的一处山丘上。因土层稀薄,环境苛刻,很多植物难以存活,唯独一株福建柏,几百年来如天山童姥般,不见长,不老去,堪称奇景。而长生水位于丹霞谷中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锦道祠内,约一尺见方的石窟里,可直接饮用的山泉水,清凉甘甜,四季取水而不干,深仅一尺永不枯,长生水因此得名;四季蝌蚪与长生水仅一墙之隔,原为供奉灯油的一个小池,水中常年近千只蝌蚪,生生不息,四季不绝。

此次考察试图通过奇特自然现象,揭密独特成因,并对水质进行初步专业鉴定。同时研究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科学解读长生水之神、奇、特。

袁锦道遗址探寻清早中期工业技艺

建在半山腰的袁锦道祠,一股古风,简朴而肃穆,生态文化组科考队员纷纷拍下资料图片,留待今后深入研究。

袁锦道是习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曾在三岔河丹霞谷内九沟十八岔中开设48家工坊,遍及日用百货、民生物资。此前,专家多次到实地考证,认为通过研究其遗址,可以探寻清早中期工业技艺。

据记载,袁锦道,名翔之,字宗圣,生于清乾隆已未年(1739),卒于清嘉庆丙子年(1816)。皇封征仕郎,怀阳丁里人(今习水县三岔河乡人)。

据导游介绍,袁锦道自幼苦读诗书,后认为功名之“适足劳人”,梦想“旷逸善身”;青年时期其梦破灭,“乃经纬以成业”,即立志兴办实业,在现今三岔河丹霞谷内九沟十八岔中,遍布其开设的48家工坊,至今遗址犹存。

推荐阅读
安龙县扁占村垃圾分类回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亮点黔西南  2025-03-12
一流旅游城市的禀赋与努力
黔西南日报  2025-03-13
金州大桥:领略桥梁美学
黔西南日报  2025-03-13
来兴义市民族村共赴一场樱花盛宴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2025-03-11
一条经过兴义 贵州这些高速项目招标中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5-03-14
兴义市开展羊肚菌栽培技术培训
黔西南日报    2025-03-13
黔西南州课题组开展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主题活动
亮点黔西南  2025-03-13
2024年度黔西南州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质量信誉考评结
黔西南州交通运输局  2025-03-04
兴义市开展禁渔期禁用渔具联合执法检查 全力守护渔业资
兴义市农业农村局  2025-03-13
兴义市蓝天花园小区举办2025年“三八”妇女节活动
亮点黔西南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