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的 天柱“侗戏”

贵州民族报 | 2016-09-12 | 吴厚征

 

小小演员唱大戏

天柱侗戏由汉戏演变而来。汉戏于清道光年间由湖南黔阳传入天柱瓮洞镇关上村,至今约160年历史。后来由瓮洞传入蓝田、渡马、邦洞、石洞街上。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戏吸收侗族的生活习惯等元素后,最后形成独特的剧种——侗戏。天柱侗戏的剧目大都展现了天柱苗侗人民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象征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是传统阳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鲜艳的奇葩。天柱侗戏保留了《双锁山》《炮打两狼关》等190多个传统剧目。渡马侗戏已传承百余年,角色分为小生、小旦、小丑等,服装色彩艳丽,妆容以油彩为主,它的传承除了文字方式外,主要还是侗民口耳相传、口传心授为主,渡马镇因这一古老的剧种而出名,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侗族戏剧艺术之乡”,“天柱阳戏”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贵州省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天柱侗戏的表演形式十分朴实,以独具侗族文化特色的对唱、对白的方式向观众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短的几十分钟,长的要几天几夜才演完。

今年,天柱县“渡马七月二十坪侗族戏曲节”上,17支侗戏队粉墨登场,除岩门侗族大戏队、龙盘腊树脚侗戏团、龙盘周家剧团、龙盘冲头剧团、杨柳侗戏团等本地侗戏班子参加外,还有蓝田镇楞寨阳戏队、白市镇汶溪阳戏队、地湖乡岩古阳戏队、凤城街道办润松坝寨侗戏队、黎平县岩洞侗戏队等县内外侗戏、阳戏队伍参加,特别是渡马镇中学、小学的学生们组成了两个侗戏队,让人们看到了侗戏这一古老的剧种进入了校园,有了传承人,给比赛增添了色彩。

戏台上,《龙凤呈祥》《五台会兄》《罗成战山》《罗通扫北》《大破天门阵》《白虎关》《喜结良缘》《卖猪肉》《化子盘学》《傻子走亲》《卖纱学打》等数十个剧目轮番上演,让万余名侗族群众过足了戏瘾。

推荐阅读
安龙县扁占村垃圾分类回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亮点黔西南  2025-03-12
一条经过兴义 贵州这些高速项目招标中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5-03-14
黔西南州课题组开展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主题活动
亮点黔西南  2025-03-13
一流旅游城市的禀赋与努力
黔西南日报  2025-03-13
金州大桥:领略桥梁美学
黔西南日报  2025-03-13
来兴义市民族村共赴一场樱花盛宴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2025-03-11
兴义市开展羊肚菌栽培技术培训
黔西南日报    2025-03-13
安龙县高标准规划种植1.2万亩优质大豆
亮点黔西南  2025-03-14
兴义市开展禁渔期禁用渔具联合执法检查 全力守护渔业资
兴义市农业农村局  2025-03-13
兴义市蓝天花园小区举办2025年“三八”妇女节活动
亮点黔西南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