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子”点燃农民种茶热情
——“全国小叶苦丁茶示范基地县”余庆见闻
◆新闻背景
余庆地处黔中腹地,是一个既无矿产资源优势,又无交通区位优势的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三农”工作的重点在农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紧紧抓住遵义市实施“百万亩茶园”机遇,大力发展茶叶支柱产业,培育后续财源。目前,全县已有茶园面积6万亩,年产干茶1100余吨,被授予“全国小叶苦丁茶示范基地县”、“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和“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苦丁茶、绿茶)示范基地县”。小叶苦丁茶被业内人士誉为“绿色金子”。
“今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清明节前产的碧螺春、翠片,斤茶仍达350元以上。”余庆县狮山香茗茶场老板余大勇高兴地说。“被誉为‘绿色金子’的小叶苦丁茶市场前景看好,斤价在900元左右。”
余庆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后续财源建设的重点项目,每年投入1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只要种茶5亩以上的农民、自办基地500亩以上的企业均可享受财政贷款贴息三年,自建基地50亩以上的机关干部还可留职带薪参与茶产业发展。
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点燃了农民种茶的热情,激活了茶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近两年该县50亩以上的茶叶生产户迅速增至30多户,茶园面积增长了三倍多。松烟镇二龙村新庄组农民王政芬2006年承包村民们闲置的荒山荒地,发展茶叶87亩,2008年就实现茶青销售20余万元。
一片香茗创奇迹。小叶苦丁茶“清热解暑、降压降脂、止渴明目、消炎利水”的特有功效,在2008年“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万人品茗”活动中,从120多家参展品牌中崭露头角,备受众多中老年消费者青睐,现场销售额达10余万元。花山乡回龙村“绿野”茶叶加工厂生产的“河江牌苦丁茶”还作为贵州神奇啤酒厂原料,年销售150吨。在企业的带动下,这个村今年又发展起新茶园690亩。在海拔1200多米的关兴镇狮山茶叶基地,放眼望去,云雾深处,4000多亩茶园绿涛起伏。县茶叶局的干部说,关兴镇在“西部茶海”战略发展中找准定位,短短两年就将茶叶面积发展到上万亩。
在推进茶产业发展中,该县还研究解决了小叶苦丁茶的引种和无性繁殖关键技术,在省内首次提出了小叶苦丁茶栽培方案,制定了《余庆小叶苦丁茶地方标准体系》等五个地方标准,并通过建立销售网点,拓展市场空间,形成了“公司+农户”、“茶庄+农户”、“经济能人+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
文化搭台,产业唱戏。去年,余庆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茶海·遵义茶文化节暨余庆首届旅游节”。凭借“西部茶海”茶文化节的一届一届举办,助推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搭建起茶叶品牌展示的新平台。如今,“狮达”、“雨贞”、“富源春”等苦丁茶和绿茶已成为市场上响当当的品牌,并多次在全国全省名茶评比中荣获“中茶杯”一等奖和“蒙顶山杯”金奖。
茶园吐翠,富民富县。家住松烟镇大松村苦鱼组的皮建琼说,以前到处打工找钱,现在足不出门,也能挣钱。她在就近的二龙茶场“打短工”,仅一个春茶季节收入就有5000多元。据了解,余庆县像皮建琼一样每年在茶场打工增收的农民就有七八千人。
小腮镇桥底组罗正书还在茶产业发展中当起了流通“小老板”,他把本地茶农的散茶收集后,发到贵阳、重庆、上海等地集中销售,不仅找到了散茶的市场出路,还鼓了自己腰包,年收入五万多元。
按照规划,余庆茶叶产业到2015年将建成茶园20万亩,实现产值上亿元。
作者: 陆天强 本报记者 朱世德 编辑: 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