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村基金”使村民不再靠“海”吃“海”

贵州日报  | 2009-06-20 | 

草海“村银行”运行模式,为“人鸟和谐”探出新路

“村基金”使村民不再靠“海”吃“海”

  威宁自治县草海镇草海村六组的129户村民陆续来到村民小组的“村基金”管理员家中,一边归还第一季度的贷款,一边贷出第二季度的“村基金”。

  过去,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多数村民将捕鱼捞虾作为主要经济来源,造成草海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减轻对草海生态资源的破坏,同时解决草海周边村民的生计问题,1994年,国际鹤类基金会、省环保局、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国际渐进组织在草海合作开始尝试实施“社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并进策略”,作为策略项目之一的草海“村基金”,于1995年在草海周边农村开始试运行。草海村基金是一种多数资金从外部获得支持,农民再自筹部分资金,由村民自选人员管理,向参加村基金的农户发放的一种小额信贷方式,被农民称为“自己给自己贷款”的“村银行”。

  草海村六组的村基金于1997年启动,由129户农户组成,由村民自选的4名村民组成“村基金”委员会进行管理。启动资金是草海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按户均200元给予该村民组的2.5万元,目前,该村“村基金”贷款本息已滚动到了6万多元。草海周边有草海、白马、东山、银龙、郑家营共5个村的15个村民组的“村基金”在运转,村基金积累已达到24.4万元。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保民进行实地调研后称赞说: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村银行”模式是我国最早的村基金实践者,同时也是中国目前运行费用最低的小额信贷。

  据了解,村基金每季度回收和发放贷款各一次,最高可贷款1000元,低至100元不等。13年来,“村基金”已周转了42次,以草海村六组为例,全组129户人家均享受过村基金的贷款扶持。村民将贷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小百货、划船、拉板车、养猪、炸玉米花等小生意。半年来,各基金组共转贷26次,基金运转总额为24.4万元。

  由于村基金的运行,草海周边477户的3000多村民通过15个村基金的扶持,不再靠“海”吃“海”,而是另辟蹊径发展生产并逐步摆脱了贫困。“村基金”已经成为该自然保护区内农民积极“让地于鸟,另找生路”的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方式之一。

作者: 许定华 李英  编辑: 李蓓

推荐阅读
金州大桥:领略桥梁美学
黔西南日报  2025-03-13
来兴义市民族村共赴一场樱花盛宴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2025-03-11
安龙县扁占村垃圾分类回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亮点黔西南  2025-03-12
2024年度黔西南州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质量信誉考评结
黔西南州交通运输局  2025-03-04
兴义市蓝天花园小区举办2025年“三八”妇女节活动
亮点黔西南  2025-03-11
一流旅游城市的禀赋与努力
黔西南日报  2025-03-13
兴义市开展禁渔期禁用渔具联合执法检查 全力守护渔业资
兴义市农业农村局  2025-03-13
以赛促教 以体育人——兴义市黄草办体育与健康优质课比
亮点黔西南  2025-03-12
一条经过兴义 贵州这些高速项目招标中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5-03-14
黔西南州一研究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普查科学技术
黔西南日报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