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鲜花祭英雄。今年清明节,贞丰县烈士陵园迎来时隔78载、跨越1700多公里,从山东省东明县赶来的特殊祭扫者——纪东见烈士之子纪志金一行。
年近八旬的纪志金携孙女、孙婿来到贞丰县烈士陵园,在家人的搀扶下,纪志金步履蹒跚却又无比坚定地朝着墓碑走去,颤抖的双手轻抚父亲墓碑,泪水不受控制,夺眶而出,用家乡方言诉说着对父亲的思念。
“爸,我来看您了,78年了,希望您不要怪罪我。”烈士纪东见之子纪志金说。
1947年,纪志金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时,父亲纪东见告别家中妻儿老小,义无反顾投身革命。1950年2月,纪东见所在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七军四十九师一四七团奉命进驻贞丰,联合地方民兵武装,对贞丰县境内残存的土匪进行全面清剿。同年11月,身为排长的纪东见率部队在贞丰县围剿战斗中壮烈牺牲。
“我父亲听我奶奶讲了很多我爷爷的故事,父亲又反复的给我们讲,我们也是为有这样的爷爷自豪。”烈士纪东见孙女纪随说。
父亲的英勇事迹让纪志金无限悲伤和怀念,但心底更多的是对父亲的崇敬。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纪志金一直未寻找到父亲的墓地,这是他久久难平的心病,2024年,在山东东明、贵州贞丰两地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及志愿者的帮助下,终于找到父亲的安葬地——贞丰烈士陵园。七十八载守望,四辈人的接力,他们完成家族的心愿。
“我们东明县和贞丰县的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他们促成了我们这次的拜祭之旅,就趁这次清明节,然后来到这边拜祭。”纪随说。
四代同祭,热血浇筑的传承。纪志金给子孙讲述父亲的英勇故事,让英雄事迹激励后代,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爷爷,虽然我们未曾谋面,我甚至不知道您的面貌,但我知道,我们家有您这样一位大英雄,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爷爷纪东见在战斗中的英雄事迹,让他的烈士精神得到传承。”烈士纪东见之孙婿田辉说。
为烈士寻找亲人,让烈士魂归故里。在各地退役军人事务、民政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从跨地区跨部门协作推动,到志愿者宣传和民间接力,完成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红色追寻,这不仅是对烈士的告慰,更是一场民族精神的觉醒与传承。
来源:贞丰新闻 记 者:梁德康 石 文